科研活动
哲学之路讲坛——第1期
作者:     时间:2022-11-14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哲学学院“哲学之路讲坛”第1期于2022年10月23日在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汇文楼922室举行。本次讲坛的主讲嘉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姜海波教授,评议人为高云涌教授。姜海波教授主讲的题目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学研究——以私有财产的视角”。

“哲学之路讲坛”是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哲学学院旨在促进教师间学术交流,推动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团队科研方向凝聚、学科科研实力提升而实施的工作举措。本次论坛,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哲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丁立群教授到会并致开幕词。丁立群教授指出,哲学之路讲坛计划开展校内外两个序列学术名家的双向交流,旨在烘托学术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提升高水平大学办学的软件层次,促进哲学学科的高水平学科建设。并鼓励各位教师自觉突破学科壁垒,瞄准具有时代性的大问题,勇于从事具有时代价值的大学问研究。

在讲座环节,姜海波教授从《手稿》的出版和影响,《手稿》笔记本Ⅰ中的结论:私有财产的起源,《手稿》笔记本2/3和《穆勒摘要》,《手稿》笔记本3中的共产主义问题,《手稿》笔记本3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五个方面整理了《手稿》的研究历史、主题变换。提出了三点研究判断:1.《手稿》的中心范畴是“私有财产”,2.《手稿》的论证思路是私有财产的起源、外化和扬弃,第三,《手稿》的理论定位是“范式转换的节点”。

评议人高云涌教授从私有财产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意义、外化劳动与异化劳动的关系、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观点、关于类本质的理解等问题与姜海波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话。二位学者的精彩对白引发了到场教师和同学的热烈研讨。郭艳君教授从理论研究、文献学研究和文本研究三种研究路径及其关系入手,就私有财产研究在理解《手稿》上的意义,马克思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等问题如何解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昕桐教授从《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之间的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入手,结合感性对象性到对象性活动的理论连贯性问题同姜海波教授进行了商榷。李先龙老师从论证方法方面,特别是材料整理与观点论证的互补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学院青年教师李先龙博士、林菲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一级、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本次讲坛由哲学学院院长蒋红雨教授主持,学院党总支孙美晖书记对讲坛的活动方式做了具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