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哲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庆专栏 | 故事哲学 | 正文
故事||哲学——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作者:     时间:2021-09-14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感谢恩师柴文华先生

郝星宇  2018级哲学1班  2018级学生党支部书记  15293441928


和柴老师的初次相遇,是在大二上学期的“中国哲学史(三)”这门课程上。说实话,虽然那时的自己已在黑大求学一年有余,但却从未见过柴老师一面。在这之前我对柴老师的了解也仅仅停留于在学院荣誉栏上的照片和文字。自那时起,照片上柴老师和蔼可亲的模样就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对柴老师的这种印象直到现在仍然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之后,随着与柴老师的进一步接触,他的深厚学养和为人师的谦虚姿态也渐渐地影响了我以及和我一样求知若渴的哲学学子。

那是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周,像往常一样,同学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课铃响。这时,一个手提黑包、衣着朴素的老师走进了教室,他缓缓地脱下衣服,走上讲台,环顾教室四周,然后等待上课。不用介绍,同学们都知道这是柴老师——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的学术大。上课铃响了,只见柴老师不紧不慢,先是露出了那熟悉的笑容,然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简单介绍完自己,柴老师拿起了一支粉笔,就当我们以为老师要开始讲课时,他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二张”——张奎良、张锡勤几个字,然后就从“二张”入手为我们讲起了黑大哲的学科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柴老师早已带领我们走进了黑大哲学往事的深巷,跟随着柴老师的讲解,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学习知识的喜悦之中,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同学们都有些意犹未尽自从上大学以来,柴老师的这堂课是我感触最深的一堂课。课上柴老师通过对于张奎良、张锡勤二位老师的介绍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柴老师人师的谦谦姿态及对前辈学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至此,我终于明白,一个教师、一个学者不仅仅要成为一个学术有建树的人,更要是一个思想境界上有所建树的人,而柴老师能够做到不仅学术超群、且有蕙心纨质之德行,如此,又如何不让后辈学人感怀至今呢!

此后一段时间,每周的星期三上午3-4节课,柴老师总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和往常一样,他会缓缓地脱下衣服,走上讲台,环顾教室四周,然后等待上课。有一次上课,柴老师没有直接开始讲课,而是让同学们挨个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乡及家乡的特色。当同学们提到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家乡特色时,柴老师就拿起笔在点名册上写起来,我想,老师大概可能是在标注。犹记得当时老师点到我时,我起身告诉老师自己来自“甘肃庆阳”,老师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缓缓说出:庆阳是哪儿我还真不知道?随即,老师就开始在纸上认真地写了起来。这件事儿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这倒不是因为老师不知道我的家乡,而是柴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令我内心深深震撼。

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柴老师仍然在为我们讲授中国哲学史(三)的“导论”部分。有人或许“吐槽”老师讲课的速度,但我知道,柴老师是用他的一生所学为我们的人生引路,他的导论早已不再局限于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内,老师的导论是治学的“导论”、人生的“导论”。学好了人生、治学这本大书的“导论”,我想要远比多学几个哲学史上的人物、观点重要的多得多。在柴老师的课堂上,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风范,而这种高贵的品质亦当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体悟和学习。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虽然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柴老师只为我们教授一学期的中国哲学史课程,也许以后没有机会再聆听先生的谆谆教诲,但是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循循善诱品德早已让我们铭记在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将面临着毕业、在未来漫长学术道路上将要继续奔走的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否遇到像柴老师这样的人,但是我深信,在我们的心中将会永远念恩师,恩师诲人不倦之德将会成为我们持续不竭奋斗的动力。因为,他早已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