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孩子们来了场“穿越”时空的“约会”
作者:哲学学院     时间:2024-09-13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哈尔滨为什么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为什么‘西式城堡’的建筑物上有蝙蝠雕像?” ……9月8日下午,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哲学学院红色文化研学团队的成员们正在为百余名小学生及家长,带来社科宣讲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老街区的历史情怀中,开启了重游旧街的“约会”。

对于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哲学学院红色文化研学团队的成员们来说,做研究、求学术除了要在学校内的课堂里,还要扎进社区、乡村与广阔的田地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是哈尔滨近代发展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街区,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作为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街区集聚着传统气息的商业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基于此,通过哲学专业的特色发掘,面向青少年讲解其在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此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讲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党建阵地建设,形成对社科普及工作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社科普及活动的重要场所。

“用心依托思想信念教育,用力发挥引领青年职能。”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哲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美晖表示,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志愿工作要依托哲学专业的优势资源,以“城市空间+第二课堂+文化体验”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加强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同时,也注重优秀大学生的示范作用,以“青年带动少年,党建引领团建”激发育人创新创造活力。

本次社科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主讲团队由高校教师、学生党员、支教志愿者、热心公益的“百姓名嘴”等组成。围绕家乡红色历史、民族工商业创立、民俗民风发展等多个维度,分别对爱国主义故事、哈尔滨城源历史、中华巴洛克建筑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物中的“传统美学”等为主题,分别在相应的展馆或景观区域为孩子们进行讲解。并通过漆扇体验及教学,旨在从多方面拓宽孩子们的教育视野。

清华博士青年教师林菲、本土网红“老宋说”纷纷通过文物介绍、解说探秘、情景模拟游戏等多种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趣味性十足的社科文化课。还有国家级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博士生导师刘振怡教授扮演起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跨越百年时光的历史旅程。在团队成员的讲解下,孩子们学习了解了家乡诸多发展历程、市井风俗、民族工商业创立等,领悟了这座饱经沧桑却别具浪漫的城市,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大家看亚男姐姐这个手势,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安静,来听老师的讲解!”“好的亚男姐姐!”孩子们跟随手势加入研学队伍,曾是支教老师的李亚男沿着老街区的沿途建筑,为孩子们讲解“中华巴洛克”这一建筑风格的融合变迁。在这堂趣味社科课上,团队成员们带着孩子们一起重新了解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在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对学术实践的认知范围。

自2020年以来,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哲学学院红色研学团队结合专业特点与学科优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的研学型模式,推行“学生角色翻转”实践模式,打造师生共建关系;从静态课堂记忆学习到动态体验学习,走进历史,亲和自然,研学共进,精心打造了以红色传统文化为践学内容的学习团队。团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发表论文13篇,同时基于所研成果为香坊区人民政府提供红色旅游路线,在高德地图与百度地图上标记有意义的老建筑,与各地方博物馆等搭建合作平台,与哈尔滨招商银行合作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构建哈尔滨时标(纪念日)体系。

本次活动用“小切口”聚焦“大主题”,用“小故事”呈现“大时代”,通过开展对象化、沉浸式、互动式宣讲与文化体验,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一份“社科普及大餐”,把社科普及活动“送到百姓心坎上”,让人文社科知识与大众“零距离”,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人文素养,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哲学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