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 以爱执教
——记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凯教授
山的伟大在于峻峭,海的伟大在于浩瀚,而人的伟大恰恰在于他甘于平凡,能像山一样顶天立地,又能像海一样兼容并蓄。黑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凯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默默奉献了三十年的老师。她带着亲切的微笑走进课堂,用真情与爱心撒播知识的种子,风雨兼程,忘记自我,只为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希望。
教学科研 齐头并进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王老师始终将‘教’放在首位,并不单重科研。难能可贵的是她所有的教学与科研都紧密相连,用科研推动教学,用教学引领科研。这一点不仅在我院,更应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教学评估专家、我校人文学科督学组组长康渝生老师说。
1987年王老师接受了在我校新开设《行政公文写作》课程的任务,她由原本的中国哲学史专业转行到行政管理专业搞公文写作,跨度很大,难度也可想而知。面对这一在全国刚兴起的新学科新课程,王老师倾尽全力,不仅把它作为一门课去讲解,更将它作为自己追寻的目标确立起来。她从零开始,刻苦钻研,从精心备课到编写出版教材,再应教学之需随时进行更新,她实际上做了很多人也许不屑于做的事情——将一门看似浅显的应用性新课完善成为具有系统理论体系、使用自编教材、拥有自创教法、得到学校督学及广大学生充分肯定的成熟课程。现在王老师在这一领域已经颇有造诣,她兼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被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授予“公文学家”荣誉称号。其主讲的“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于2007年、2009年先后获评校级与省级两级精品课,主持多项公文研究方向的科研与教研项目,出版公文类著作5部,主编公文类丛书6部,发表行政公文学方向的学术论文20余篇,其独立撰写的公文教材《新编公文教程》于2006年获学校十五规划优秀教材奖,被黑龙江省自考委指定为全省本科自考教材。
王老师在教学与科研之路上孜孜以求、执着奋进。她将自己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科研与教研。科研研究的是教学内容,教研则探索教学方法。作为公文写作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她常将第一时间了解到的资讯带入课堂,与科研方面的学术积累和实际应用经验一同转化为教学资源,使《行政公文写作》这门课程摆脱了老生常谈的枯燥模式,让课堂教学丰富精彩起来。
王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特色、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利用PPT讲评作业”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她会在每次讲完重要文种后留作业,并认真阅读、仔细批改每份作业,从中选出优秀及有典型错误的进行归类,隐去学生姓名扫描下来制成“作业讲评课件”,以备下节课讲评。由于深受大家欢迎,“作业讲评”已从刚开始单一的老师点评到指定学委、班干承担部分点评任务再到后来于全班范围内征集点评人。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切实体会到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这些日后在社会立足所需的基本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于是纷纷报名参加,就这样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王老师以实际行动印证着我校所提倡的办学理念:实现教学、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其中教学是基础,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凝练特色;科研是支撑,关键在于提高水平、突出应用。
细心灌溉 桃李芬芳
“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全力投身于教育事业,真心对待每一位同学”,这是走进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时,同事和学生对王老师的一致评价。
当王老师第一次将用红笔密密麻麻批改好的作业发下来时,所有学生都震惊了:原本以为一旦交上去就会石沉大海的作业,没想到会批改得这么认真!标题、结构、格式,甚至连用词不当、标点错误这些细微之处都一一更正了,结尾处哪些优点要继续发扬,哪些不足仍需改进的批语鲜红夺目。“这是一位多么认真的老师啊”,同学们啧啧称叹。然而更令大家感到震撼的是一届学生通常200人左右,而她却能做到持之以恒:每讲完一个重要文种她都会留作业,并且一如既往地认真批改。王老师深信“教不严,师之惰”,她踏实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每位学生,大家都竞相“较真”起来。
王老师推崇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爱的教育”,认为“爱”是对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她不仅推动学生的学业,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当注意到班级里的贫富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一些学生家境殷实、铺张浪费,而另一些贫困生则下课就得奔出校园做兼职时,她觉得心痛又担忧,怕贫困生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就在课堂上为他们打气,讲“贫困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她从新闻里看到校园里频发暴力事件,就担心起自己的学生,找机会跟大家强调一定要有安全意识,“你对学校来讲可能是万分之一,但对父母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她平时会有意识地搜集可能对学生有益的PPT,比如防火、抗震、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内容,利用课间十分钟播放……事无巨细,她的关爱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点滴,对此王老师说“我对学生的叮嘱远胜过对我的女儿,因为她常年在国外留学…我只要觉得有必要提醒我女儿的事,都惦记着先跟任课班级的学生说说”。
由她对学生发自内心、无微不至而营造出的和谐、温馨的师生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课下学生们都喜欢找她提问题,除了与她所讲的课程有关外,还涉及自己专业、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毕业去向、未来规划、个人生活等。这其中不乏一些慕名而来的外专业、外学院学生,她都会一视同仁地教辅、劝勉,没有远近之分、亲疏之别,还会拿外院学生勤奋学习的例子勉励本专业学生。对此,王老师说:“每讲一轮课、培养一批学生,我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当然希望更多人可以从中受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本是王老师的教学初衷,但她却真真实实地收获了学生们的尊敬与感谢。“08年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对我来说那是异常灰暗的一年。但得遇王老师犹如在黑暗中亮起了一盏明灯,没有她的帮助我甚至不能顺利毕业,更不会获得学校优秀毕业生论文的奖励。在我心中她不仅是位老师,更像是亲人”,04级行政管理专业的牛杨在回忆与王老师相处的点滴时动情地说。
“她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我们好多毕业生都一直感念着她”,现艺术学院辅导员马俊说,“知道有同学想发表论文,王老师主动为他们修改,却对学生想把她作为第一作者放在前面的要求一律回绝,说能独立发表文章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多 年来学生给王老师的教学评分都在95分以上,有时甚至打到满分,这对每年班额常近200人的班级来说很不容易。学生纷纷在网上留言,用“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和蔼可亲”、“襟怀坦荡”等他们所能想到的美好词汇来形容她,心中满溢着崇敬与感激之情,对她无论是关于学业还是思想的教导和建议都乐于接受。
王老师精心灌溉的桃李树早已硕果累累、芬芳满园。每逢节日来临,她的电话都会异常忙碌,一条条祝福的短信,一通通问候的电话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这令她沉醉其中,常感“此生足矣”!
默默奉献 甘于平淡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生活中的我们通常关注那些巨大的成功、显赫的成就,仰望在学界成绩卓著、有影响力的学者,却很少将目光投向那些默默奉献、安于平凡的人们,充分肯定其价值,王老师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位。她一方面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勤勤恳恳,另一方面默默付出、淡泊名利。熟悉她的人都说:“王老师与世无争,在黑大默默奉献了三十年”。
每年春天都是她最忙的时候。本科生、硕士生、双学位生、函授生的论文指导,日常的授课、教学督导、学业导师,再加上自己的科研,这么多工作都赶在一起,而她又格外认真,就不得不有轻重缓急之分。每当这时,她总是将教学与学生的论文指导摆在首位,自己的事情则一拖再拖。结果忙完了学生的事情,自己的往往就被耽误了。2010年春季她带21名研究生,其中有6人论文开题,11人学位答辩,在这同时还要指导10多位本科生的学士学位论文,因此不得不将自己的写作任务往后推推,还放弃了一些学术会议及去外校学习、讲座的机会……
“不论是三八红旗手,还是这次的《一线教师风采录》,只要是个人荣誉的事情她都不往前抢,但是各项工作却总做在前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学秘书付传老师不无感佩地说。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金杯银杯不如众人的口碑。她辛勤的努力、默默的关爱,周围的每个人都真切地体会到了。“王老师十分注重传帮带,常与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不仅如此,她还将出版社委托给她主编的公文写作书籍的编写任务分给青年教师,并从多方面给予他们实际帮助,尽管从学界的地位及自身的实力来讲,她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写作”,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军章老师说。
课上为了节省板书时间以便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更为了使他们能够从图文并茂的课件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王老师不声不响地买书,自学起了电脑。现在同学们都惊讶于她这个年龄竟然可以如此熟练地操作电脑,既能随时补充最新教学内容及例文,又注意采用80、90后的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殊不知她于课外付出了多少辛劳。
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王老师表现得很淡然,“惟有知识对我有诱惑力”。上大学前曾在某市委组织部工作过,已有38年党龄的她,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党员的优秀品质:埋头苦干、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向党和人民负责。
王老师始终秉持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走上教师这一岗位,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为此她放弃了许多好的发展机会,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青春无悔 感恩黑大
1977年末王老师以某市高考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黑大,四年后又以年级总分第一的成绩留任黑大,与这所大学一起风风雨雨走过了三十余年。“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黑大度过的,我对这所大学太有感情了。刚留校时满校园拉起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横幅标语镌刻在我脑海里,并激励我至今…我在这里学习、工作、慢慢变老,哪怕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栽培与关照;对此我无以为报,唯有在教学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她这样说。
对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充满了感恩之情,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所有热情,对学生投入满腔关爱,这样的王老师却很少用心照顾自己,多年的高血压、心脏病再加上经常熬夜使她显得有些憔悴。她多年的同事康老师说尽管时隔多年,他依然无法忘记去探望因心脏病住院的王老师时,她所交代的话:“我这里有几本书是从系资料室借来的,请您务必帮我还回去。”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患病期间她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学校。
现在身体状况并不太好的王老师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依旧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尽管没人对她有更严苛的要求,她却丝毫不敢放松。面对学生对这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的感激之语,她说:“我告诉他们不用感谢我,只要记着黑大、感谢黑大就行了”。
谈起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王老师很羞涩,关于她的种种好,笔者都是从她周围的同事、学生那里了解到的。但每每谈到教学经验、说起自己的学生,她就犹如换了个人,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起来:“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在学校就表现为以学生为本”、“老师肩负着责任感与使命感站在讲台上,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王凯老师的故事如春风般温暖了我们的心。这位默默辛劳、以爱执教、用自己如水的生命浇灌着学生的心田,将青春无怨无悔地奉献给黑大的普通教师用奉献谱写了一曲校园中最美的乐章。她无愧于母校的培养,无愧于党员的称号,无愧于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