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在线
丁立群教授高水平论文 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作者:     时间:2020-07-30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我院丁立群教授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的高水平论文——《文化自信的哲学省思》被《新华文摘》2019年第5期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3期两大文摘全文转载。

丁立群教授在文章中明确了研究文化自信的根本意义,厘清了“何谓文化传统”、“何谓文化自信”、“为何文化自信”三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并指出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并进一步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分4个部分和逻辑层次。


第一部分对 “何谓文化传统” 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厘定。指出人们惯常对“文化传统”的理解是将其视为即成的、僵死的、无生命的存在,是把“现在”和“未来”统统注入“过去”的范型里。但丁立群教授指出,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经过世世代代不同文化承担者的阐释,以及其他文化传统的作用和影响,就会出现传统延传的文化变体,即不同的阐释“文本”,每个时代都存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诠释“文本”即文化变体,这种绵延不绝的文化变体系列本质上就是文化本体,换言之,就是文化传统本身。所以,我们应当把中国文化传统看作是一个不断生成的生命体。


第二部分阐释了 “何谓文化自信” 的问题。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文化的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估价和坚定自信,确信该种文化形态具有旺盛的生机,能够成功地应对和解决文化主体面临的时代问题。并强调指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信不应导致文化封闭主义:而应当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用于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不应如西方文化那样走向文化殖民主义:这不仅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不利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已厘清的概念基础上,阐述了 “为何文化自信” 的问题。指出文化自信就是要解决我们自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的文化心理状态,克服这种文化心理,把传统文化的困境当做文化发展的契机,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面临的困境。同时,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部分进一步提出对策,探讨 “如何文化自信” 。如何“文化自信”就意味着什么样的文化能使我们成功地建设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对全球化的新形势。丁立群教授指出,应当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种基本品性来实现文化自信。一是创新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和光大文化创新力,使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现代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充分汲取世界 各民族文化的优秀资源,在“视域融合”和“双重创新”中,凸显中国“特色”,走出一条中国道路;二是开放性。文化创新的本质就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互动,开放性是创新的基本条件;三是普遍性。当代全球化本质上是重建普遍性的问题,建构一种真正的普遍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遍性维度的文化基础。中国道路要对这种普遍性有所贡献,中华文化要不断地综合普遍性、建构普遍性、参与普遍性和贡献普遍性,正是这种普遍性即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核心。


总之,丁立群教授指出,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传统是人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面临的困境,对于整合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具有一定的启示。